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第一章 初嫁秭归县,农场显身手 第二章 承包三分地,贷款改梯田 第三章 首获万元户,家庭遭变故 第四章 离乡避人言,来到枝江边 第五章 失落草埠湖,投入打水漂 第六章 巴东扣种苗,错过推广季 第七章 莲沱找着落,师徒共事业 第八章 育苗有成效,生活颇安逸 第九章 师父立威名 四处发成果 第十章 突遭他人陷害,柑橘苗遭封锁 第十一章 成果遭剥夺,负债离莲沱 第十二章 破屋又漏雨 一晃又两年 第十三章 母女仍坚守 师父报喜讯 第十四章 前往云安去,母女同遭罪 第十五章 嫁接新经验 往返渝鄂间 第十六章 路过峡江港、农民诉真言 第十七章 放下富日子,来到移民田 第十八章 结识知心人,改造老果园 第十九章 化缘筹资金,为民打水池 第二十章 初一大会战 修通致富路 第二十一章 进驻大市场,销售有出路VIP 第二十二章 试水种洋芋,开创试验田VIP 第二十三章 打造沼气池,致力无公害VIP 第二十四章 开办学习班,科学化种田VIP 第二十五章 组建合作社,迈入致富年VIP 第二十六章 申报生态县、为民作贡献VIP 第二十七章 改观乡村貌,产业上规模VIP 第二十八章 因断他人财、组织遭破坏VIP 第二十九章 相遇南霸天、心境大改变VIP 第三十章 科委立项目,七星搞试验VIP 第三十一章 生态立体化,示范连成片VIP 第三十二章 政府搞精简,试验被中止VIP 第三十三章 自立新门户、培育柑橘园VIP 第三十四章 梨花山下忙,果园被贼惦VIP 第三十五章 养殖维生计,继续试验田VIP 第三十六章 移民大开发 荒山拓成田VIP 第三十七章 盲目种石榴,醉心无土柚VIP 第三十八章 两年无收成,大吐被人骗VIP 第三十九章 校园搞绿化,政策大改变VIP 第四十章 江州吏治严、柑橘笑连天VIP 第四十一章 引进秭归橙,技改新品种VIP 第四十二章 运作合作社 再向成功行VIP 第四十三章 惠民政策多,传艺受欢迎VIP 第四十四章 女儿出阁时,未来更宽言(完本)VIP

第七章 莲沱找着落,师徒共事业


话说邹林音拿到病毒所的证明,韩文祥觉得退休后应该继续发挥余热,为柑橘事业再添新业绩。他们一起来到莲沱,师徒共创事业,韩文祥的老伴也来了,两家人开始在莲沱承包地育苗子。


韩文祥找到村支书商谈包地之事,支书姓曲,五十出头的年纪,加上这一片属于827工厂管辖,他有权给地找个好去处,于是答应包地。“老韩,我可是看着你的名望 才给你批地的,要是上头问起来,你说是投亲靠友来这里居住种地的。”


“这个我晓得,莲沱是个好地方啊,和葛洲坝工程这么近,现在住的工人又多,我来建果园肯定行,”他满怀信心地说,并且口气不小一下子承包了五十亩地。还是从事老本行,育苗子卖枝条。


827位于半山腰,密密麻麻的苏式红砖房,韩文祥带着徒弟邹林音住进家属区,这儿离镇子还有一段路程,不过家属区内设施一应俱全,机关食堂,澡堂、商店等皆有,他们是租借别人的房子,从事柑橘育苗嫁接。


冬天,闲来无事,朝文祥继续他的学术创作,身为柑橘事业军人物,韩文祥荣退场长之位前还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作为农科所专家,省政府还给了他特殊津贴,韩妈妈认为韩老师此时应该退休在家而不是老无所依,四处奔走。他火了,“一个硬邦邦的柑橘汉子到了六十岁就头望着天等死啊。”


“一辈子跟你说不到一块儿,你折腾有啥用,小邹是没有生活保障才干这行,你呢,人都老了还要为钱奔命,天生贱命!”韩妈妈骂他。


“娶你是一辈子的失误,我们从没想到一条路上。改革开放形势大好,那么多人发家致富,我们怎么能坐吃山空?”韩文祥慷慨激昂地说。


“你都要入土的人了,要钱干什么?”韩妈妈质问他。


“钱对我来说身外之物,没钱我照样有饭吃,我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国家认可我的贡献每月发我津贴,我要为老百姓服务,为农业作贡献。“


“为老百姓服务是当官的事,你一无权二无力轮得上你?”妈妈毫不让步。


“当官的是发展经济,我是推广科技,两者并不矛盾。”


老两口时常这些事争吵,住楼上的邹林音经常下楼时遇上这幕,韩老师的精神言行深深感染了她,也感叹自己无奈之处有事没处商量。虽说韩妈拖了韩老师后腿至少她还在做后勤保障,邹林音除了弟弟邹林声来这儿帮她几乎没人帮助她,刚整地需要干活的劳力,正好林声外出打工,归来没到钱,还是决定和她从事柑橘育苗。他们住在827家属区,从楼顶上可以眺望长江,对岸便是有名的柑橘之乡点军区莲棚,吴燕妮亦被带下来准备让她在这上学,邹林音的奋斗动力不是为了钱而是养活燕宝宝。母女俩有丰裕的物质做后盾,让燕宝宝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仍能快乐成长。


燕宝宝喜欢扒在阳台望下看,长江之水向东流,她每天期待母亲回来陪她,可是母亲一直很忙,好多时候是大舅陪护她,她呢又不喜欢和大舅在一起,尤其是母亲和大舅一起出门的时候,她更没着落。


天黑了,山下灯光闪烁。“还不回来,我饿了。”燕宝宝哭着喊,没人回应她,楼下的邻居都有事,况且她家门一直锁着没法让燕宝宝出来呢。


记得有一回,邹林音有事外出,将吴燕妮关在家里,为她准备了好多饼干,核桃,大脚盆堆放着余下的脐橙——育苗之后多下来的种橙。走时嘱附燕妮:“燕宝宝不要乱跑啊,妈妈出去事晚一点回来,你饿了吃核桃、饼干,缸里有水,渴了自己滔啊。”


刚开始燕宝宝独自一人玩积木,折飞机。中午时候,她饿了大把吃饼干、核桃、喝水把自己呛着了。“妈妈,我喉咙堵了不能说话。”没人理会她,她着急可是没人教她怎么办。


下午自己好了,也感到越发无聊,不时想着妈妈,“怎么天黑了还不回来?是不是不要我了。”她越想越害怕,要是自己和小伙伴曲俊波有爸爸多好哇。可以陪着自己进城到公园里玩。


天黑的时候中,她自己流泪,每回母亲出门回来很晚。她用手掰着脐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觉得酸,相反味道棒极了,她大口大口地吃,又不时哭鼻子,生怕母亲不要她了。


不知不觉她吃完了盆内脐橙,自己迷迷糊糊睡着了。邹林音回来时发现女儿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橙子皮乱丢一地,她心疼不已,为了这残缺的家,除了努力抓钱她真得给不了女儿太多的关爱。


“我的燕宝宝,妈妈对不起你。”邹林音拍着吴燕妮心疼不已,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丈夫不在她既当爹又当妈。


冬天的白天是短暂的,她们母女及大弟忙着整地播种,葛洲坝工程仍在忙碌的施工,工人们热朝天地投入这场声势活大的工程,邹林声对这个地方再熟悉不过也,受不了这些工地的紧张繁重的劳役于是回到大姐身边协助她创业。


这个春节他们没有回乡过年,而筹备着春天的播种大事。邹林音早将苗圃整治出来,浇肥播种、浇水,连续忙了三个星期才停歇。韩文祥的事情全部交给工人干,他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开拓,以他的威望不愁苗子的出路。同时他们还有邹林音从武汉病毒研究所获得证书这张王牌,宜昌地区没有人可以超越他。


“韩老师,这个项目全仰仗你运作了。”邹林音恭维他,韩文祥退休之后想继续从事他终其一生而乐在其中的事业,有邹林音前几年四处探路,他正好可以选址创业。


“没有你小邹前几年的努力,我也不会有这个决心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干这件事不求回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之责,”他难掩自豪地说;


“照这样发展,我们来莲沱算是找对地方,住的是827家属区,用上照明电自来水,这边正建设葛洲坝,往后还会修三峡大坝,宜昌从一个小县城变成大城市,发展飞速。我们柑橘推广市场广阔。”邹林音说。


“所以我们赶上好时代,迎来改革开放。农业领域还是大有作为的。”韩文祥说。


邹林声则不这样认为,现在大伙都是出深山老林打工谁会继续种柑橘啊,若不是工地太累或许他不继续从事柑橘行业。这儿有位姑娘深深吸引了他。姑娘也钟情他,没事他会找姑娘玩,燕宝宝管那姑娘喊丽红姑姑,丽红喜欢这个小丫头片子,经常买东西给她吃,邹林音则嘱附小孩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在她看来,小孩养成好吃的习惯长大肯定好吃懒做。


田间耕作忙碌,有时赶上下雨天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地里的苗子,周围几十里地没啥种柑橘的难免被人惦记。那回邹林音到田头搞抗旱,带着燕宝宝打着手电筒抗旱,育苗子的人最怕抗旱 ,他们原先在秭归也是经常抗旱,“燕宝宝,小心点儿,”走在坎坷山路上不时嘱附孩子。


邹林声则接好潜水泵,只待姐姐将水浇撒在树苗上。管理是第一步,需种子变成幼苗。“姐可以开电了。”


“好嘞。”不时用手电筒朝水边晃动两下,水上来她用心地干活。一手打电筒一手对着苗子浇水灌溉。“白天怎么不干活啊,妈妈?”燕宝宝可以浇水,她知道女儿的埋怨,但没有办法,将女儿一人放在家里不放心,而晚上人正困,尤其小孩一不小心睡着了。


“我的宝贝,来睡这儿,”邹林音为女儿准备了毛毯,女儿睡着了她继续抗旱,经过多次的失败教训,邹林音并不仅悔和无奈。在她看来一个人生存于并不在乎曾经的风光今日的悲凉,而是一个 应该有梦想,哪怕失败也要去闯,纵然有人非言非语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勇往直前。


相比而言,邹林声没有这么多想法,他很现实,因为这是个现实的社会利益追逐的时代,你不去追逐,自然将机会让给了别人,他呆在莲沱是因为丽红,这个纯朴漂亮的宜昌姑娘吸引了他,丽红在机关食堂干活,人长得漂亮,嘴巴又甜,和邹林声及韩文祥等人相当熟悉。然而邹林音不看好,劝他不要痴心妄想。人家在机关食堂干活什么人没见过,喜欢你只是暂时的。结婚了男人不会抓钱他自然和别人攀比。作为男人,你受得了女人成天唠叨吗?


话是这样说,邹林声并不放弃,他还哄燕宝宝,让她拿饭碗到食堂打饭,并让她给丽红送东西。五岁燕宝宝,哪里知道啥意思,小燕子飞奔食堂,“丽红姑姑,我要打三份饭,”递上饭票,这是每天妈妈教她算帐,给六毛饭票打三份早餐,每天她都记住了,邹林声也让她去买顺便给她分派任务。


“燕宝宝,今天吃啥子?”丽红笑眯眯问她。


“我大舅让我把这个交给你!我要吃肉馍馍还有稀饭。”


“哟,这么小的孩子都来打饭,不简单,谁家娃娃这么能干啊?”一位干部问道,他早听说大院住进两家从事柑橘育苗的专家。


“叔叔,我妈妈是邹林音,我是燕宝宝。”燕宝宝嘴巴很甜,主动和叔叔答话。


“哦,是燕宝宝啊,要上学了吧?”干部关心地问道。


“恩,我妈说下半年送我上学去。”燕宝宝说着。


丽红给小燕妮打好饭菜,然后说:“燕宝宝,这位叔叔是汪叔叔,你妈认识的,”她接着给汪处长打饭,汪处长是827大院保卫处处长,当初邹林音进住827还是托熟人找到他的。


“我知道啦,汪叔叔,丽红姑姑再见!”小燕妮提着三份早餐离开了。


汪处长点了早餐跟丽红谈起家常:“这个小娃长大肯定很讨人欢喜。嘴巴甜心地善良。”他不知道邹林音为啥一个人带着孩子出来打拼,不时有种同情和喜爱。


“是呀!听说她妈妈一手把她带这般大,父亲在船上,母亲在岸上哪里搞得好吗?女人再能干也得有个男人在身边啊!至少干点事有人可以商量。”


“哦?原来如此!有如此魄力创大事的人少见啦!”


燕妮提着早餐上楼梯,她长得胖乎乎,家里不吃肥肉,,邹林音喜欢弄牛肉给孩子吃,说吃牛肉身体 结实,刚开始燕宝宝也不吃,经过她的诱导居然爱上牛肉,还喜欢吃猪油拌饭,酱油拌饭吃。所以个头不高的妮子胖得不行,走路上楼梯还要休息几次。


“宝宝回来了!”邹林音迎接小主人,“我娃真乖,”


“妈妈,今天我认识了一位汪叔叔!”小妮子淘气地说。


“哦,是哪个?告诉妈妈。”


“ 汪叔叔,丽红姑姑要我喊他汪叔叔。”


“我也认识他,我们住进来还多亏他帮忙,有没有说再见。”


“我知道啦。”燕宝宝放下手中的袋子。


“交给你的任务完成没?”邹林声问她。


“完成了,丽红姑姑说她会找你的。”


邹林音一听不对劲,怎么自己的女儿跟丽红好上了?她想肯定是林声指使妮子去做的。“吃多没事做,喜欢人家有什么好的,一食堂帮工。”


“帮工怎么了?大坝建起来说不定人家是水电站的职工。”邹林声看好丽红的发展前途,大坝的修建可以改变好多人的命运。


“那是!你呢?用什么养活人家。你这么懒,又不学手艺,将来怎么养活人家。”邹林音责怪林声,“我这儿发展的好,你或许有出路,发展不好还是无路可走。丽红人不错,我也知道。但是你不思进取没点男子汉能耐,日子过久了,她自然要跟别人攀比,这下问题来啦,你看怎么办?”


林声早听倦姐姐的唠叨,难不成一辈子不成家吧,帮工又怎么啦,眼界再高,能高过三峡大坝不成?他知道姐姐以韩老师当作男人的典范。韩老师一个农民出身,13岁种植柑橘,26岁成为县农科所研究员,先后到涪陵沿江农科所赣南农科所安流学习柑橘种植技术。45岁上县农科的所长,58岁还被地区推荐湖北省劳动模范,还是秭归最早一批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而姐夫坐牢了回来她肯定也会对比.林声自惭形秽,20出头还在四处闲逛。想成家苦于家底薄没有基础。


汪处长见着燕宝宝,“叫声叔叔给糖你吃!”


“叔叔!”燕妮笑盈盈的地喊汪金权处长,处长挺喜欢这个孩子,抚摸她的头,塞给她一包糖果。


不料她把糖拿回家让母亲看见,“哪弄的糖?”燕妮躲在门边不敢吭声,母亲教育她不要吃别人的东西,她没记住,这次肯定免不了一顿饱打,“谁教你这么好吃?”啪一把掌打到她嘴马上。


“呜呜。”燕宝宝委屈地哭起来,“是汪叔叔给的。”


“别人给你,你就要啊,要是坏人也给你糖吃,你也要啊!”邹林音吼道,她心疼女儿,同时又觉得教育孩子不能心太软。


“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吃别人东西。”燕宝宝抱着母亲的腿求情。


这时,韩文祥过来,好似有喜讯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