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第一篇 诗三首(作者:杨能学) 第二篇 透亮的呐喊——写给钟南山(作者:刘琦) 第三篇 飞地李家湾(作者:陈劲) 第四篇 给武汉的一封信(作者:陈宸) 第五篇 走过冰天雪地,归来便是一个春天(作者:金明春) 第六篇 重返春天(外二首)作者:姚明 第七篇 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作者:邱忠梅) 第八篇 愿得此生长报国 何须身入玉门关(作者:陈学芬) 第九篇 妈妈,明年的元宵节一定陪您过(作者:陈学芬) 第十篇 这一刻的眼神(作者:陈学芬) 第十一篇 高霞抗疫日记系列(作者:高霞) 第十二篇 医护·依互 第十三篇 宅家的日子(作者:焦芬) 第十四篇 中国啊!在这个春天大病一场(二首)作者:许登彦 第十五篇 给白衣战士的一封信(作者:陈劲) 第十六篇 报春花开了(作者:谭本萍) 第十七篇 一个人的逆行(作者:张伟) 第十八篇 背 影(作者:冉莹) 第十九篇 这样的夜晚,我们不孤单(作者:陈劲) 第二十篇 春天花会开(作者:周鹏) 第二十一篇 理发(作者:青青木子) 第二十二篇 送亡千别(作者:挽七) 第二十三篇 2020年春节,静得令人揪心(作者:王群星) 第二十四篇 村庄的守望(作者:刘丰泽) 第二十五篇 众志成城(组诗)作者:田勇 第二十六篇 诗歌四首(作者:黄选) 第二十七篇 掀开春天的花盖头(组诗)作者:王永武 第二十八篇 陌生的地球村(作者:彭建功) 第二十九篇 战疫英雄(作者:曾生) 第三十篇 致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作者:陆思霖) 第三十一篇 病毒杀(组诗),作者:罗强 第三十二篇 斩妖(诗) 第三十三篇 宅家防疫时期的日常生活(作者:周洪明) 第三十四篇 在疫区的日子里(作者:肖蓝) 第三十五篇 有一种光……(组诗),作者:周八一 第三十六篇 牵挂(作者:文梦) 第三十七篇 一个社区工作者的防疫工作(作者:胡焕亮) 第三十八篇 新冠病毒在武汉、被感染的女大学生(作者: 智博) 第三十九篇 寒风里绽开的金色小花(作者:徐鲁) 第四十篇 每一根葱的根须都洗得干干净净(散文),作者:徐鲁 第四十一篇 2020,别样的的春节(作者:张朋圣) 第四十二篇 冬天里的春天(作者:老井) 第四十三篇 食用野味当休矣(作者:寇建斌) 第四十四篇 林地村的半边天(作者:陈劲) 第四十五篇 口罩(作者:母宗美) 第四十六篇 疫情(作者:拾忆) 第四十七篇 面对疫情(作者:显晔) 第四十八篇 等我回来、你没有去武汉(作者:阿曙) 第四十九篇 逆行者如昼(作者:孟甲龙) 第五十篇 世上最美逆行者(作者:王枣燕) 第五十一篇 2020疫情,我们在一起(作者:康艺菲) 第五十二篇 待硝烟散去……(作者:祝嘉慧) 第五十三篇 鼠年,共谱一曲战歌 (诗歌)作者:陈馨雨 第五十四篇 贪婪者•逆行者 (诗歌)作者:李珊珊 第五十五篇 山雀的遇见(作者:杜清湘) 第五十六篇 同舟共济·战疫必胜(作者:张敏)

第四十篇 每一根葱的根须都洗得干干净净(散文),作者:徐鲁


也许是大自然母亲对心地善良的山民格外偏爱,她把一大片画山绣水铺展在了这里,作为一代代勤劳、淳朴的土家族儿女子孙共同的家园,让他们垦殖、耕种和收获,在这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史诗。美丽的青山、妖娆的峡谷之间,隐藏着能歌善舞的土家人的生存之谜、发展之谜和腾飞之谜。


在这里,绿油油的山茶树,年年在早春的山峦上吐出清新的翠芽,你越掐,它越长得丰盈;红艳艳的映山红,在四月的悬崖边,迎着春光怒放;布谷鸟殷勤的呼唤声,飞翔在山谷与山谷之间;漫山遍野生长的黄栌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女儿红”,它们在春天里给自己披上枝叶的盛装,到了秋天,就会变身为满身红妆的“新嫁娘”;而老人和孩子们的小背篓,永远也背不尽大山的馈赠,还有来自雨后的竹林与松林里的收获……


长乐坪镇,是湖北省西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山区小镇。坐落在山上的小塆子,最高海拔有2000多米。


这里离武汉大约有500公里,一直以来也是湖北省内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山区之一。女歌手李琼演唱的那首《山路十八弯》,咏叹的就是鄂西的这片山区: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十八弯,九连环,弯弯环环,环环弯弯,都绕着土家人的水和山。……排对排排出了土家人的苦和甜,串对串串出了土家人的悲与欢……排排串串,串串排排,都连着土家人的梦和盼……”


长乐坪一带有不少老人家,一辈子也不曾走出过家乡的大山,更没有到过省城武汉。


可是,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早春时节里,善良和质朴的山民们,都默默地挖出了自家田里的白菜、萝卜、大葱、土豆等蔬菜,有的还集中起了舍不得吃的几块腊肉、一条猪腿、几壶茶油和菜油,甚至还有给念书的伢子们准备平时当零食吃的麻糖等。然后,乡亲们又背着背篓,挑着担子,踩着山道上的积雪,走下山来,再趟过刚刚解冻的河水,从不同的村塆汇聚到了村委会,从村委会汇集到镇政府里……


刘乾新:有白菜腊肉一块


杨才友:萝卜白菜腊肉一块


顾锋:有白菜


朱怀得:捐白菜


顾小英:捐萝卜白菜


赵武:白菜腊肉


吴玉兰:腊肉白菜


刘传清:萝卜白菜各一口袋,腊肉一块


郑之香:萝卜和白菜


田昌芬:腊肉一块


……


这是长乐坪镇石沟桥村一组的村民,在微信群里列出的一长串捐赠物品登记清单。


所有的物品,全是山区的乡亲们家中能马上拿得出来的土特产,除了白菜、萝卜、葱等蔬菜,还有腊肉、菜油、茶油等。面对这样一份登记清单,相信许多人看了,瞬间都会“泪目”。


“有什么就捐什么吧,只要能把心意送到武汉去。”


“萝卜、白菜、葱、土豆、腊肉,都是土家人一点感恩的心意。”


村干部和乡亲们翻山过涧,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信息。


桥坪村有几户农家,分散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岭上。有的山民从自己家里走到村委会去,光单程就要走上4公里崎岖的山路。可是,桥坪村的一位张爷爷,背着沉重的背篓上山、下山,一共跑了三四趟,硬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家种的200多斤土豆背下了大山。


张爷爷腿脚不好,一路上要拄着木棍,小心翼翼地迈动步子。走累了,他就依靠背架,放下背篓,稍微喘息一会儿,再继续前行。


张爷爷一辈子省吃俭用,从来也没有去过武汉。他把一背篓一背篓的土豆背到了村委会后,憨厚地笑着说,“只要能送到武汉去,比我自己吃,心里还要舒服咯!”


柴埠溪,是长乐坪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山塆。这里虽然山路陡峭,但风景秀丽。这里不仅散发着木柴、松脂、黄栌和刺叶栎的芳香,也闪动着土家族儿女们善良和纯朴光芒。


柴埠溪的一户村民毛爹爹,听到捐赠的消息后,连夜把家里300多斤红薯,先背到索道旁运下山,然后再趟过小河,送到了马路边的货车上。


“这原本是我留的薯子种,送给武汉的兄弟们吃了吧,今年就不种红薯了。”淳朴的毛爹爹,说不出什么“漂亮”的话来。


石桥沟村的高爹爹,用一根竹杠挑着四壶菜油,送到了村委会,还满怀歉意地解释说:“家里没有种好多菜,有几棵白菜,小得拿不出手,这四壶菜籽油是我自己榨的,干干净净的,送到武汉去,人家可以放心下锅咯。”


前去采访的一位记者,在微信上还展示了一张图片:有一位老爷爷,大老远送来了一捆刚从地里拔出的葱,每一根葱的根须,都清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每一扎青翠的葱,都用新鲜的棕叶仔细地扎好了……


2月20日,全镇17个村塆的乡亲们,就这样一块腊肉、一壶茶油,一袋白菜、一袋萝卜地,凑起了85吨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的“山货”。


原来,从2012年起,武汉市武昌区就开始“对口帮扶”长乐坪镇,镇子上常年有武昌区派驻的扶贫队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尽早帮助这里的乡亲们实现脱贫。


20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的决胜之年。伟大的中华民族将在今年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千百年来压在中国人头顶的贫困问题,就要在2020年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当武汉正遭受疫灾最严重的时候,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怎能不念武汉人的好,怎能不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奉献,回馈武汉人对我们的帮扶呢?”


长乐坪镇的谢镇长这样对前去采访的《楚天都市报》记者说。


“真是涓涓细流,汇成大爱啊!”看着那些气喘吁吁的老人家,走了那么远的山道,用背篓背来的腊肉、菜油、萝卜、菜薹、大米、豆子,一位年轻的帮扶队员,一边搬运和登记着物品,一边擦着湿润的眼睛,声音哽咽着对记者说,“真没想到,乡亲们自己的日子本来就不宽裕,可是淳朴的村民们竟有这样的善举……”


2月21日夜晚,这批有85吨重的山货,装了满满5辆大货车。所有前来帮助装车的志愿者,也被善良的乡亲们的举动感动着。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有位诗人叫陆凯,他写过一首名诗《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位志愿者把后面两句略加改动:“长乐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他们把这两句诗,代表乡亲们祝福的心声,写在了每一个打包袋上。


看着这一卡车一卡车来自远山的青菜、土豆和茶油……我想象着,当疫情消失,荆楚大地和全国各地重归平安、祥和的时候,在鄂西山区,在长乐坪镇的山山岭岭之间,那些美丽的、佩戴着灿烂的西兰卡普的土家少女,还有缠着头帕的土家小伙子,又会怎样围绕着一面牛皮大鼓,起舞放歌;端起大坛大碗的苞谷酒,我们的这些饮过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土家族乡亲,又会怎样一仰脖、一挥手,仿佛一口饮尽了那风、雨、雷、电……


是的,从遥远的鄂西深山开往武汉的这5辆大卡车,运载的不仅仅是满满的5车山货,也满载着善良和淳朴的山民们沉甸甸的恩情,满载着一个任何寒冷、病疫、灾难都无法阻挡,必将如期到来、更加山花烂漫的美丽春天。


————


作者:徐鲁,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1962年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乡愁与恋歌——徐鲁诗选》,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再见,小恩》《追寻》,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徐鲁散文选》,文学传记《冰心的故事》《叶圣陶的故事》《陈伯吹的故事》,评论集《三百年的美丽与童真——徐鲁儿童文学论集》《追寻诗歌的黄金时代》,图画书《爷爷的打火匣》《红色油纸伞》《冬夜说书人》《远方》以及《徐鲁文学选集》《徐鲁作品系列》等150余册。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韩、日、瑞典等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