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第一篇 诗三首(作者:杨能学) 第二篇 透亮的呐喊——写给钟南山(作者:刘琦) 第三篇 飞地李家湾(作者:陈劲) 第四篇 给武汉的一封信(作者:陈宸) 第五篇 走过冰天雪地,归来便是一个春天(作者:金明春) 第六篇 重返春天(外二首)作者:姚明 第七篇 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作者:邱忠梅) 第八篇 愿得此生长报国 何须身入玉门关(作者:陈学芬) 第九篇 妈妈,明年的元宵节一定陪您过(作者:陈学芬) 第十篇 这一刻的眼神(作者:陈学芬) 第十一篇 高霞抗疫日记系列(作者:高霞) 第十二篇 医护·依互 第十三篇 宅家的日子(作者:焦芬) 第十四篇 中国啊!在这个春天大病一场(二首)作者:许登彦 第十五篇 给白衣战士的一封信(作者:陈劲) 第十六篇 报春花开了(作者:谭本萍) 第十七篇 一个人的逆行(作者:张伟) 第十八篇 背 影(作者:冉莹) 第十九篇 这样的夜晚,我们不孤单(作者:陈劲) 第二十篇 春天花会开(作者:周鹏) 第二十一篇 理发(作者:青青木子) 第二十二篇 送亡千别(作者:挽七) 第二十三篇 2020年春节,静得令人揪心(作者:王群星) 第二十四篇 村庄的守望(作者:刘丰泽) 第二十五篇 众志成城(组诗)作者:田勇 第二十六篇 诗歌四首(作者:黄选) 第二十七篇 掀开春天的花盖头(组诗)作者:王永武 第二十八篇 陌生的地球村(作者:彭建功) 第二十九篇 战疫英雄(作者:曾生) 第三十篇 致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作者:陆思霖) 第三十一篇 病毒杀(组诗),作者:罗强 第三十二篇 斩妖(诗) 第三十三篇 宅家防疫时期的日常生活(作者:周洪明) 第三十四篇 在疫区的日子里(作者:肖蓝) 第三十五篇 有一种光……(组诗),作者:周八一 第三十六篇 牵挂(作者:文梦) 第三十七篇 一个社区工作者的防疫工作(作者:胡焕亮) 第三十八篇 新冠病毒在武汉、被感染的女大学生(作者: 智博) 第三十九篇 寒风里绽开的金色小花(作者:徐鲁) 第四十篇 每一根葱的根须都洗得干干净净(散文),作者:徐鲁 第四十一篇 2020,别样的的春节(作者:张朋圣) 第四十二篇 冬天里的春天(作者:老井) 第四十三篇 食用野味当休矣(作者:寇建斌) 第四十四篇 林地村的半边天(作者:陈劲) 第四十五篇 口罩(作者:母宗美) 第四十六篇 疫情(作者:拾忆) 第四十七篇 面对疫情(作者:显晔) 第四十八篇 等我回来、你没有去武汉(作者:阿曙) 第四十九篇 逆行者如昼(作者:孟甲龙) 第五十篇 世上最美逆行者(作者:王枣燕) 第五十一篇 2020疫情,我们在一起(作者:康艺菲) 第五十二篇 待硝烟散去……(作者:祝嘉慧) 第五十三篇 鼠年,共谱一曲战歌 (诗歌)作者:陈馨雨 第五十四篇 贪婪者•逆行者 (诗歌)作者:李珊珊 第五十五篇 山雀的遇见(作者:杜清湘) 第五十六篇 同舟共济·战疫必胜(作者:张敏)

第四十七篇 面对疫情(作者:显晔)


我是非典那年知道什么是冠状病毒的。


说真的,乍一看冠状病毒,我感到这种病毒的世界里色彩斑斓,显微镜放大的图片里,它们有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很有点儿像我儿时在大山里面采摘的“老母猪耳朵”,只不过那种果实上的无数只“耳朵”毛茸茸,而冠状病毒的“耳朵”肉乎乎。


我知道,这些冠状病毒全都寄生于称之为蝙蝠的小动物身上。我只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博物馆见过一次蝙蝠的标本,感到这种小动物距离我的生活很远很远,我根本没有想过,冠状病毒会通过这种小动物传染到诸如穿山甲等第二宿主的动物身上,更没有想到变异后的冠状病毒会传染给人类。


过年的时候,女儿回家,本想与女儿好好儿过上一个幸福的春节。因为女儿与我总是聚少离多,她在西安打工,早出晚归,超负荷工作。


父女团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做好了春节计划,年初一开始到电影院看电影,到饭馆去吃团圆饭。然而不到除夕便传来消息,电影下档,饭馆关门。一个不好的消息传了过来,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泛滥,武汉暴发新冠肺炎,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


武汉,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一线城市戒严封城。


紧接着,不断有噩耗传进耳中,感染人群上千上万,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感染病例。2003年的“sars”卷土重来了。


于是我接到上级通知,排查家属院离退休人员家庭情况及身体状况,调查是否有武汉过来的亲戚,是否有人出现发热症状。


那几天,我真的很忙,扯着喉咙在家属院里高喊地方政府的疫情排查通知,电话联系一个个离退休人员。有些人家的子女不予理解,嫌我打扰了他们过春节,恶言恶语地回敬于我。有啥办法,谁让我从事的是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呢?


再下来,就是社区排查,逐门逐户地走访。我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家属院居住的人员名单,以及我的排查结果。


社区工作人员根据我的排查结果进行核实,核实无误便下达了严格禁止所有人员随便出入家属院的命令,说是这是网格化管理,目的就是要产生“火柴阻断效应”,切断已经扩散的传染源。


按照中央的决策,这就是“群防群控”,全国上下一盘棋,打好“疫情”狙击战。


可是“群防群控”是有代价的,诺大的家属院,所有人都要活动,吃喝拉撒样样不少吧。就说生活必须品的采购,社区要求每户只派一人到附近超市购买肉蛋奶及粮食蔬菜类的生活必须品,然而超市断货,家家采购的货物杯水车薪,所以上级政策不断变化,最后变成了每户每天只能一人外出采购一次商品。


生活必须品的问题得以解决,可是水电燃气又出现了问题,不是这家没电,就是那家天然气存量不足。于是我在微信群里下通知,义务为离退休人员办理电卡充值业务,再逐门逐户将充好值的电卡送到每一户退休人员的家里。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很难,因为家属院的住宅楼都是一些楼梯房,一天下来,跑得我腰酸腿疼。


看起来,在全国大打防疫狙击战的战争中,默默无闻的我不知不觉也成了战斗序列里的一员了,虽然我这个战斗员比不得奋战在武汉疫情的那些医护人员那么伟大,可是我还是感到自己挺幸运的,因为我算得上是“群防群控”战争中的一粒“石子”,是一名为宅居在家的居民们服务的“网格员”。


春节放假以来,女儿也被疫情困到了家里,我从没有与女儿享受这么长时日的家庭生活。那些天,当我忙完工作回到家里,女儿总是要为我消毒,酒精、八四消毒液地往我身上喷。我说没必要,家属院里没疫情,女儿说是未必,每家每户都要有人出去买菜买生活用品,在超市、菜市场难道接触不到什么样的人?万一有一个人被感染,全家属院谁也跑不了。


女儿说她想要为我工作,也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些儿应有的贡献。我说女儿好好儿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来的最大贡献。


武汉乃至整个中国的这个瘟疫导致8万余人受到新冠肺炎的感染,导致3千余人丧生。


或许,这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我们所遇到的一个坎。


不过中华民族是一个敢打硬仗的伟大民族,当今世界大大小小的瘟疫,无论是非洲的“mers”疫情,还是美国的甲型流感肆虐,唯有我国的防控能力最强,唯有我国能将瘟疫的死亡率控制在2.6%最低水平线,唯有我国能够组织4万余人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唯有我国十天之内能够建设一座规模现代的火神山医院。因为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国家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国家的第一要务。


这就是中国,一个走在世界前沿的社会主义强国。


进入三月,女儿复工回西安了,年轻人也都早出晚归上班了,家属院里来来往往的是一些散步的老人。相互议论这些疫情带给国人的危害,那就是有些老人自始至终没能戴上一只具有防护能力的口罩。老人们说这就是我们的短板,因为当今中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非典之后会遇到这场更加凶残的瘟疫,而我们的国家储备仓库储备了无数种类的战略物资,偏偏没有想到储备医用口罩、防护服之类的医用应急物资。作为储备人,我非常清楚,我们有温湿度均衡的战略储备洞库,我们的库房近一半储备量不足。如果我们早有准备,医用防护物资不仅能够满足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或许国人也能够戴上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或许武汉的感染人数也不会意想不到的高。


太阳出来了,第一场春雨洒满了中华大地,被隔离的人们走出了家门,被解禁的城市车流涌动。


中国疫情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我时常在想,如果这样的疫情暴发在欧美某一个大国,他们能够做出我们这样的成效?


是的,在这场瘟疫的博弈中,我们的群防群控产生非凡的效果,到了阳春三月,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由每天五千人的高位控制到了每天二百人以下。


我的感慨果真应验,进入三月,新冠肺炎开始在中国境外的世界各国大流行。面对这样的洪水猛兽,欧美多数国家应对无策,于是,欧洲告急,伊朗告急,美国告急。于是,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在武汉地区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下降到个位数,乃至清零的时候,开始将经济重心转向复工复产,将应急重心转向世界疫情,向受灾较重的国家派驻专家医疗团队,无偿支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这就是中国,一个饱受美国为首的不友好国家“污名化”时依然会以德报怨的伟大国度。


我被祖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同时希望新冠肺炎和当年的“sars”一样,早日离开中国大地,早日从人类世界消失。


————


作者:显晔,本名沙铁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文学作品400万字,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延河》《百花洲》等省级以上文学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数百部篇,其中长篇小说《官宦人家》为2002年度全国畅销小说,长篇小说《雪腥血冷》发行量为5万册,中篇小说《秋色微阑》获华文文学首届“2012全国散文、中短篇小说”年度评选中篇小说类一等奖,短篇小说《我的虚幻世界》获2019年陕西省作家协会“我和我的祖国”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优秀奖,散文《我的父亲我的家》获《人民文学》杂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