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第82章 第83章 第84章 第85章 第86章 第87章 第88章 第89章 第90章 第91章 第92章 第93章 第94章 第95章 第96章 第97章 第98章 第99章 第100章 第101章 第102章 第103章 第104章 第105章 尾声

第52章


想着自己的答题,也不安。自己这“诒谋”是对着皇上去的,倘若圣上生怒,必然落榜甚而性命难保,不禁骇然,额头冒汗。


他盼待、惶惑,度日如年。


终于接到圣旨,宣他去养心殿单独面圣。他转忧为喜,皇上是只单独召见前十名的考生,说明自己是名列前茅了!也忐忑不安,皇上会否怒斥、惩罚自己?


养心殿里,雍正皇帝端坐在御案前,显得疲惫,盯他道:“赵庚弟,你的考卷朕细看了。”


赵庚弟唯唯诺诺,察言观色。


雍正道:“你对重农的分析不错,以填川移民为例的分析甚合朕意。至于经商和开矿呢,也不是不可以,然而,是不能与农业相提并论的。朕看得出来,你那文章多半篇幅还是论证农业之重要的。”


赵庚弟的心稍稍稳实。


雍正道:“至于你说到的海禁,咳,沿海各省也是再三要求解禁,朕还是稍稍放宽了尺度,但是,绝对不可以敞开海外贸易。”


赵庚弟的心提到嗓子眼,等待皇上呵斥。


雍正却端起茶碗喝茶。


皇上没有呵斥,赵庚弟提起的心落下,肚子里的话却如鲠在喉,斗胆道:“皇上,其实,农商兼顾包括海外贸易都是有利于民的。以我们四川万灵寨产的丝绸、夏布来说吧,不仅本省人外省人喜爱,还被辗转销往了海外的日本和朝鲜,赚回了不少的银钱,老百姓的腰包鼓胀起来。”


雍正来了兴趣:“嗯,你那文章里讲了。朕知道,四川的丝绸发源很早,荣昌的夏布甚好,是宫里的贡品呢。”盯赵庚弟,“朕呢,就希望四川繁荣,希望川民致富。”


赵庚弟就说了移民母亲宁徙在川置业致富的事,进一步建言:“皇上,民为水,官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农商兼顾有利于民,朝廷就该支持、引导,民富则国强。”


雍正听着,不置可否,喝了口茶,转了话题:“朕问你,你对朕的‘改土归流’有何看法?”


皇上没有回应亦未指责,赵庚弟想,皇上也许会考虑他的建言。对于皇上新提这问题,他紧张也镇定,他是清楚这事的。皇上制定的“改土归流”政策,眼下只是在四川等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那一段时间里,他心情不佳,弟弟常光圣的轿行有笔运货去川东酉阳县的生意,怂恿他去帮忙,去看看那里的“桃花源”。他就跟了去。偏远的酉阳小城斜躺在大山的怀抱里,酉水河绕城流淌,城北有个“大酉洞”,洞中仿佛若有光,阴河流淌,飞泉下泄。手擎火把的他兴奋起来,看见洞内石壁上有“太石藏书”四个字,还有无名氏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栏干。”快步前行,光线渐强,扑来霞蔚。走着,眼前豁然开朗,洞外别有洞天。罩满眼目的绝壁下,可见茅舍、桃树、松柏、小溪和耕田的农人,果如陶渊明所记之世外盛景。挨他走的光圣弟道:“大哥,酉阳乃‘九溪十八洞’的土家山寨,一直与世隔绝。前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实行了‘改土归流’,这才取消了‘汉不入境,蛮不出洞’的禁令,这里的人才过起了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我们也才能够来这里做生意。”“这样啊!”他更有兴趣,跟了常光圣在小城内外转悠,获益匪浅。


赵庚弟这么想时,拱手道:“我皇制定的‘改土归流’国策,废除了土司制,减少了叛乱,强化了朝廷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是有利于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说了去酉阳的见闻,“皇上,我大清国民族众多,国家统一是大事中的大事,这是有利于大国一统的。我皇圣明,在废除土司世袭制时,对自动交印的土司给予了重赏和世职,对极力抗拒者才加以惩处。”养父对他叮嘱过,见到京官或是皇上,要说顺耳之言。


雍正来了精神:“你去过边远的四川酉阳县啊,朕相信你说的话,你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呢。可是,至今还有少数土司不甘失败,时刻图谋复辟,朕是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的。”


赵庚弟听着,犹豫道:“皇上,我还遇见官兵抢掠土家民众钱财之事,有的官员骤增赋税、乱派徭役、贪赃勒索,土家百姓怨声载道。皇上,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大清的王法,也给了那些不甘失败的土司以复辟的借口。”


雍正面露不快。


赵庚弟紧张,后悔不该说这些话。可母亲宁徙对他说过,做人得要诚实,要敢说真言,自己说的都是真言啊。


雍正起身踱步,正色道:“哼,对于那些抢掠民财的官兵和胆大妄为的官员,朕一定要严办!赵庚弟,你提醒得对,朕实行‘改土归流’后,驻地官兵多数是从邻近防区抽调去的,这些新到一处的官兵里定有害群之马。他们以为天高皇帝远就可以胡作非为,这还了得。一条游鱼数道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是在败坏我朝廷的声誉。再呢,抽调这些官兵也导致了原防区的兵力空虚,这就不仅使不服的土司有了叛乱的口实,还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


赵庚弟心情舒缓:“皇上所言甚是,必须严格当地的法纪,加强原防区的兵力。”


雍正颔首。


太监端了人参汤来。


雍正接过参汤欲喝,又放下,展颜道:“赵庚弟,你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学有见解的人,朕呢,还要考考你,你来自重庆府荣昌县,朕问你,你对‘四川清丈’又如何看待?”


赵庚弟对此问题最熟悉不过,常赵两家就为那挖出两坛金子的地块争执不休。他姑婆赵秀祺依旧坚持那是赵家的地,他养父赵书林不敢与他姑婆争执,不置可否。他生母宁徙说,就给了赵家算了。她那管家老憨不同意,说,你好心不会得到好报,那块地如是给了赵家,赵家就会得寸进尺,就会来讨还那两坛金子。后来,进行了清丈,因为常家当初办了地牒,最终明确划分是常家的土地。侃侃道:“明末清初战乱后,四川人丁锐减,我朝颁诏,让外省移民大举填川,这些移民进川后,对恢复巴蜀经济贡献巨大,却也产生了地产的归属问题,移民与当地人的矛盾诸多。据我所知,十居八九的官司都是土地之争。我皇圣明,雍正六年就实行了‘四川清丈’。”